内容检索: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专题研究>>档案文书>>正文
吴铮强:信牌、差票制度研究
2018-05-28 16:00 吴錚强  《文史》2014年第2辑   (阅读: )


作者简介:吴铮强1977年生,浙江海宁人。2006年6月获浙江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浙江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宋史、中国社会史及史学理论与方法。主要著作:《宋朝简史》(大学历史丛书,包伟民 吴铮强著),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科举理学化:均田制崩溃以来的君民整合》,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年5月;《北宋:帝国书生意气》(读史馆丛书),浙江文艺出版社,2009年3月;《国史通识讲义》(编著),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


     摘要:宋代以来,为了革除临民事务中的弊端,朝廷与地方官员多次改革催勾事务的执行体制,但扰民问题始终无法解决。元代通过信牌将政令直接传达于当事人的信牌制度,要么在执行过程中被搁置,要么异化为由乡役执牌代行。为了适应临民事务执行的实际状况,经明代的演化,到清代又发展出以票差人执行临民事务的差票制度。清代的信牌制度在保留元制的同时,也将信牌的使用扩展到派遣本衙吏役,同时又从信牌中分化出一种专门用于基层官府发遣差役的下行公文,即"差票"或"信票"。清代差票制度是对元代信牌制度的背离,也是制度设计向实际运作机制的回归。

    关键词:信牌;差票;传讯制度;龙泉司法档案;宋元明过渡;

    原文发表于《文史》2014年第2辑,第195-217页。

 

附件【信牌_差票制度研究_吴錚强.pdf已下载
上一条:仲伟民 王正华|契约文书对中国历史研究的重要意义 ——从契约文书看中国文化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下一条:金生杨、袁慧:差票与签、存查的对比分析——以《清代南部县衙档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