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检索: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新闻动态>>正文
任福兴:暑期学校研修报告
2019-08-07 16:41     (阅读: )

 

记得是在2019年4月中旬的时候,我在微信公众号看到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孔府档案研究中心推送的“明清以来地方档案与文献”研究生暑期学校的介绍,当看到“明清以来地方档案与文献”,想到自己前段时间写过的一篇利用巴县档案资料写作的关于清代循吏刘衡的文章,我很是欣喜,就迅速查阅投稿方式,将拙文投到主办方的邮箱中,有幸被录取为暑期研修班学员。

曲阜师大的暑期研修班定在2019年7月3日—10日,主办方邀请了中山大学刘志伟教授、台湾大学项洁教授、日本大阪经济法科大学伍跃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李雪梅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曹树基教授、曲阜师范大学成积春教授、吴佩林教授,共计7位教授为我们授课。我抱着学习交流的态度来参加贵校举办的研究班,希望能够结交益友,增进学术。授课老师都是引领学术潮流的学界大咖,为我们呈现了13场精彩的学术讲座。聆听他们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收获颇多,这里仅叙述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新史料、新理论、新观点启迪学子

王国维曾提出“古来新学问起,大都由于新发见……自汉以来,中国学问上之最大发见有三:一为孔子壁中书;二为汲冢书;三则今之殷虚甲骨文字,敦煌塞上及西域各处之汉晋木简,敦煌千佛洞之六朝及唐人写本书卷,内阁大库之元明以来书籍档册。”“明清以来的地方档案与文献”可谓是新发现,将带来新的学问。

诸位老师的讲座内容新颖,运用新史料、新理论、新观点启迪学生,引导学生“预流”学术前沿。

刘志伟教授第一讲“从系谱阅读历史”,刘老师从系谱编纂的原始意义到后来的现实意义进行了细致的诠释,使我体会到系谱中包含历史,系谱也包含现实需要的成分,我们在利用系谱作为史料的时候要加以辨别史料,回归系谱原有的历史语境进行分析。刘老师从旧史料中提出了新理论、新观点,为系谱研究提出了新的研究导向。刘志伟教授在以“明清乡村宗族与国家”的主题授课中,引入历史人类学的新理论解释宗族相关问题,这一新理论引发出处理宗族问题的新观点,由人类学的路径引向历史视角。通过刘老师的讲座,我深知要从旧史料中发现新问题,要有一双探索史料历史语境的眼睛,挖掘史料的本来面目,总结规律。

台湾大学项洁教授分别以“数位档案系统与脉络分析”、“DocuSky—个人化的数位人文平台”为主题,向我们学员分享了大数据处理历史问题的新理论。项洁教授团队以大数据为基础,科技为手段,通过计算机大数据平台对档案进行加工处理,方便人文研究。我对其中的个人化的数位人文平台特别感兴趣,并对项洁教授提出如何运用这一平台处理我们自己数据的问题,项老师对我们进行了细致讲解,认为利用这一平台可以对自己研究资料的关键词进行检索,进而分析对比研究,项老师还分享了台湾大学的一些免费使用平台,给我们学员带来了数据与科技冲击。

日本大阪经济法科大学伍跃教授通过“日本学界对明清档案的利用与研究”这一课题,对日本学界关于研究明清档案的研究动态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对我们了解日本学界对明清档案的研究有了充分认识,为我们接下来的研究有较好的把握。伍老师以夫马进教授及其团队为例,向我们展示了日本历史学界的研究方法,希望学员可以借鉴。我对伍老师提问了一个关于官箴书研究的问题,伍老师建议深挖史料,不要相信表面叙述,要找到背后的关键问题。伍老师以“巴县档案所见国家权力在乡村的存在形式”为主题,通过对费孝通“双轨政治说”理论的解说,提出“零碎的史料揭示出国家在地方社会的存在”这一新观点。伍老师以巴县档案这一新史料,运用新理论,提出新的观点,总结出解释地方社会的新路径,让我深受启发。

吴佩林教授以“四十年来清代地方档案的保存、整理与研究”为主题,对这一“新史料”的研究进行了详细的归纳整理,可谓细致入微。我从中深受感染,使我深刻明白在研究某一课题的过程中,只有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才能看清未来的研究方向,我们才有拓展和延伸的空间,吴老师的这一主题,正是这一问题的深刻诠释。吴老师的第二场报告是以自己最新的研究“从曲阜文献群看明清山东曲阜的世职知县”向我们展示曲阜文献群这一新史料的魅力,我也认识到曲阜这一特殊地区,存在特殊与一般关系的结合,我们要把握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处理好其背后的支配权力,以此来处理、分析问题。

李雪梅教授以“碑刻研究方法论”为主题,从感性与理性:一手史料再发现;视角与理论建构;研究现状与规划;数据与问题导向;碑本与文本之异这五方面,通过发现新史料,以新理论的运用,提出新的观点,令人眼前一亮。通过讲座,我认识到了碑刻的魅力,碑刻中存在大量的一手资料,为我们研究提供了丰富与现实的资料。紧接着,李雪梅教授讲授了明代碑刻中的公文与私约,重点讲解了公文碑。通过李老师的精心讲解,使我认识到碑刻作为当时的一手资料,它的存在不仅是社会问题的反映,也是政府处理社会问题的一种手段,我们要利用碑刻资料,加之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才能更好的还原历史,接近再现社会现实。

成积春教授以“档案中的书信解读与考释”为视角,带给学员一场精彩的研究报告。成教授考证详实,不仅考证了旧时书信的格式,而且对书信的解读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成教授提出书信的考释不仅要有文字功底,而且要学会考证历史事实,回归历史。成积春教授的讲座使我体会到书信作为历史的一小部分,可以通过书信以小见大,从小历史中窥探大历史,回归历史现实。我们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不要放弃点滴相关的史料,这些史料看似不起眼,可能会成为我们解决关键问题,揭示不为人知历史的重要材料。

上海交通大学曹树基教授以“上海交通大学契约文书的收集、整理与研究”为主题,分享了上海交通大学契约文书的收集与整理经验,并对上海交通大学契约文书的研究状况进行了总结,曹老师还指出了自己团队未来的研究方向。曹老师通过契约文书这一新史料,让我认识到契约文书在当时社会的重要性,研究契约文书对于研究基层社会意义重大。曹教授下午主讲了“传统中国地权机构:南方与山东的比较”,可谓是新观点,独树一帜。曹老师运用处置权、收益权与使用权的分析框架,对传统中国的产权结构进行了详细研究。在曹老师这两场精彩绝伦的讲座中,我体会到曹老师建构的理论模型的重要作用,这是他多年研究经验的总结,囊括了契约文书研究的方方面面,可谓新理论的创建,为学界提供了新的例子,为我提供了借鉴。

   诸位老师通过新史料、新理论、新观点将他们自己毕生的经验与智慧传递给我们,引领我们走向学术前沿,进入历史研究的航道。

   二、思想碰撞激发学员

研修期间,我们不仅聆听学者的讲座,学员之间还对论文进行了交流与讨论。主办方提前一周将学员的论文发送给评议人,让评议人提前阅读,增强评议的效果。“工作坊”讨论分为三组,我参与到第一组中,也倾听二、三组的讨论。讨论的形式为作者主题讲解,评议人评议,其他学员评议,老师评议的方式。学员就论文提出不同的问题和修改意见,供学员借鉴,这种形式汇集了不同学员的观点,激发了学员的思路。

以我本人评议杨青青同学《清代地方司法档案中的身份化特征——以巴县档案中的称谓词为例》,我提前对她的文章进行了研读,对相关研究做了参考,提出了我自己的看法。杨青青同学也对我的文章提出了细节上的修改意见,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一些小错误。吴佩林老师还对我的文章提出了修改意见,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师指路”,正是吴老师的建议使我茅塞顿开。

其它两组论文主题也非常新颖,探讨的主题包括婚姻家庭、自杀案件、地方社会治理、礼仪风俗、科场事件、医学医疗、数字人文、掣签授官、茶叶经营、商业经营、账簿研究、纸背文献等,我们学员与老师相互交流,共同激发学术灵感。

   三、良师益友鼓励学生

来曲阜师范大学参加这次暑期学校,使我感受到老师们对学生在学术上的帮助和鼓励。刘志伟教授、项洁教授、伍跃教授、李雪梅教授、曹树基教授、成积春教授、吴佩林教授,还有曲阜师范大学的领导老师,他们把多年的知识积累汇集到每一场讲座中,为我们提供学业上的帮助,我们把写文章遇到的困境向老师们提问,老师们热情的向我们解答,可谓“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们在此次活动中付出了辛勤汗水。例如吴佩林老师对我的文章提出了修改意见,使我深受启迪,这是吴老师一字一句阅读学员文章的反映,也体现了老师们对我们每位学员认真负责的态度。再例如曹树基教授参加了我们学员的第三场工作坊,他从拿到学员的文章就在汽车上争分夺秒的阅读,他对11位学员的文章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老师认真负责的态度在无形中鼓励了每一位学生。曹老师一句“不要相信史料,要与史料为敌”,深深的启发了在场的每一位学员。

在这里我不仅要感谢各位领导、授课老师、评议老师,还要感谢成积春老师、吕厚轩老师、孙锋老师、续大鹏老师、吴佩林老师及会务组的同学们,谢谢你们周到的安排和热情的帮助,还要感谢认识的每一位同学、朋友,我们一起度过了愉悦的七天。在此衷心祝愿各位事业有成、天天开心。

行文至此,感慨颇多,还有许多感受没有充分表达,只道句收获满满。

              (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2018级博士研究生 任福兴)

上一条:郝鑫:暑期学校研修报告
下一条:张清俐:2019年“明清以来的地方档案与文献”研究生暑期学校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