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检索: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孔府档案>>正文
孔府的嫁妆——孔府碑帖珍品《玉虹楼法帖》
2018-10-18 19:37     (阅读: )

孔府的嫁妆——孔府碑帖珍品《玉虹楼法帖》

曲阜孔府历代都是诗礼簪缨门第、钟鼎玉食人家,号称“天下第一家”,然而传世的珍品却不是什么金银珠宝,而是一套碑刻拓片称作《玉虹楼法帖》。末代衍圣公孔德成的两个姐姐孔德齐和孔德懋出嫁,陪送的嫁妆里面,就是一套珍贵的《玉虹楼法帖》。

惊天冤案下的孔府十二才子

《玉虹楼法帖》,是孔子六十九代孙孔继涑摹刻的书法丛帖。玉虹楼是孔继涑的书斋号,故名《玉虹楼法帖》。

孔继涑,字信夫,一字体实,号谷园,别号葭谷居士,是孔子六十八代嫡孙、衍圣公孔传铎的第五子,也是最小的儿子,在叔伯兄弟大排行为十二,人称“孔府十二才子”。他的父亲为衍圣公孔传铎,在利用钦拨皇银维修孔庙时,为兄弟和儿子们各修建了一座府邸,为孔继涑的府邸称为十二府,孔传铎晚年和孔继涑这位最小的儿子在一起生活,十二府修建的最为豪华。按八卦样式所造,房脊完全连在一起,各个房间都能贯通,还有一座两层飞檐的玉虹楼。

孔继涑生于清雍正三年(1725年),卒于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终年66岁。孔继涑天资聪慧,敏而好学,才华超群,十五岁便考中了秀才,十七岁时岁试第一,成为廪生,十九岁又成贡生。孔继涑十岁时,其父衍圣公孔传铎辞世,孔子69代嫡系子孙孔继濩死的早,没有袭封就死了,由其儿子,也就是孔继涑的侄子孔广棨世袭,不料孔广棨承袭八年又去世了,就由孔继涑九岁的侄孙孔昭焕袭封衍圣公,孔昭焕年龄太小,由孔继涑与其四哥孔继汾主持孔府府务及孔庙祭祀。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皇帝来曲阜拜祭孔庙,看到孔继涑的书法,赞不绝口。祭孔礼毕,听孔子后裔讲经,孔继涑与孔继汾分别讲解《周易》和《大学》,得到了乾隆皇帝的赏识,孔继汾被授为内阁中书舍人,孔继涑受到皇帝的褒奖而未得获封赏。

乾隆二十年,高宗乾隆皇帝确定于第二年春亲祭曲阜孔庙,地方官先行准备,平治道路,修造桥梁。可是,在曲阜,绝大多数人家不是姓孔,就是孔府的佃户,都不用纳粮听差,曲阜知县孔传松的公差派不下去,而与衍圣公府产生了矛盾,孔继汾、孔继涑与衍圣公孔昭焕联名上奏朝廷,乾隆皇帝见奏,批转山东巡抚。署山东巡抚的白钟山上告孔继涑、孔继汾挑唆衍圣公与地方官作对,使得迎驾准备工作难以完成。乾隆皇帝大怒,“朕亲祭曲阜,即衍圣公当躬自却扫,岂有转庇庙户、归咎有司之理!”最后,衍圣公孔昭焕被训斥了一番,孔继汾被革职,孔继涑被革去贡生。

乾隆三十三年,四十四岁的孔继涑考中举人,科考进士时连续两次考试不中,后纳赀为候补内阁中书舍人,但一直未能出士。科场官场失意,使得孔继涑心灰意冷。于是,孔继涑退居十二府,专心研究书法艺术,以张照为师,广临众帖,推欧虞米黄。孔继涑与张照为翁婿关系,原定张照之女为孔继涑之妻,但未婚而张照女儿先逝,不过孔继涑与张照一直保持着翁婿关系,同时随张照学习书法。孔继涑与杭州的大书法家梁同书一直保持着较为密切的关系,且二人书法名气都很大,时有“南梁北孔”之称。

孔昭焕一直对孔继涑兄弟敬重有加,孔府的家族事务一直由孔继涑兄弟参与,一直倒也安静。可是,孔昭焕也很快去世了,他的儿子孔宪培继承爵位,孔宪培娶了一位乾隆皇帝的义女,是大臣于敏中的女儿,也有说是于氏本来就是乾隆皇帝的女儿,因为满汉不能通婚,才以于敏中女儿的名义下嫁曲阜孔府的。于夫人对孔继涑兄弟参与府务十分不满,开始与孔继涑兄弟进行斗争。

乾隆五十年,孔继涑的四哥孔继汾因二十多年前撰写过一本《孔氏家仪》,被人告发图谋不轨,复古前朝,上纲上线,该案经乾隆皇帝御览定谳,《孔氏家仪》一书被连夜查抄封杀,孔继汾也被发配伊利充军。后经其子孔广森多方营救,借贷赎出,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死于亲家梁敦书家中,享年66岁。因其曾犯钦命大罪,死后根据孔氏族规,不得入葬孔林。不久,孔继涑亦获罪被开除孔氏家族。而孔继涑罹罪最为莫名其妙,没有任何经得起推敲的犯罪证据,却被扣上反叛朝廷、反叛衍圣公、阴谋篡位夺权的罪名,被开除孔氏家族。推究孔继涑获罪,其罪证居然起于星相巫师的无稽之谈,说山东有人可能图谋不轨,威胁到皇上,也不知怎么就认准此人就是孔继涑了。于是抄他的家,发现他居住的十二府房屋是按八卦样式所造,正屋九间,房脊完全连在一起,仿佛龙飞在天,房脊被拆断。还说孔庙的先师手植桧树正枝不长长旁枝,是孔继涑“念咒语发二枝”,言外之意就是孔继涑无所不用其极地想夺孔府的权,取代衍圣公的地位。其实这种看似迷信无稽的罪证,不过是封建大家族矛盾斗争的一种表象。但从孔府档案里,查不到孔继涑犯罪的任何有形的证据,比孔继汾文字狱还冤。不过,孔继涑并没有受到朝廷的罪罚,只是作为孔氏家族的罪人,被开除出孔氏家族而已。至此以后,孔继涑悲愤填膺,多次出游,乾隆五十五年死于北京。孔继涑直到死后也未解除其罪名,棺材从北京运回曲阜后,用三道铁链锁棺下葬,被埋在了孔林外的野地里,凄惨至极。

孔继涑死后,由当时的大文豪姚鼐作墓志铭说:“君与检讨(指孔继涑之侄、翰林院检讨孔广森)之生世第一家也,又以文学才艺名著天下,余一旦遇之,二三十年间,见其死亡至尽。虽其文才风流不可磨灭,而志意抑郁乃更有甚于常人者,其可悲为何如也!”

孔继涑一生坎坷多难,但凭其坚强的毅力和不懈的追求,成就了他不可磨灭的艺术贡献和历史光环,留有著作《谷园论书》一卷、《玉虹楼诗词》四卷。在其一生不得志及其落难的逆境中,他用毕生的精力,完成了《玉虹楼法帖》收集、摹刻的浩大工程,站在了中国民间法帖收藏创作的最巅峰。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玉虹楼法帖刻石共584块,分为14类,有“玉虹楼帖”、“玉虹鉴真”、“玉虹续鉴真”、“谷园摹古”、“国朝名人”、“瀛海仙班”、“金人铭”、“隐墨斋”、“黄涪州”、“米海岳”、“祝京兆”、“临《中兴颂》”、“张文敏小楷”、“张文敏书诗”等,编为101卷。其中玉虹楼帖16卷、瀛海仙班帖10卷、临《中兴颂》2卷、张文敏小楷1卷、张文敏书诗1卷,均刻张照书作:瀛海仙班帖专刻张照小楷,均为应制作品,临《中兴颂》刻张照临摹颜真卿《大唐中兴颂》帖,玉虹楼帖广刻张照各种书体,是研究张照书法艺术的重要资料;玉虹鉴真帖、续鉴真帖各13卷,摹刻各种古代法书,计有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褚遂良、欧阳询、李白、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赵构、赵孟頫、吴宽、文徵明、董其昌、祝允明、沈周、王铎等200余人的书法作品;谷园摹古帖20卷,摹刻旧拓石刻碑帖,汇拓钟繇、王羲之、智永、李邕、苏、黄、米、蔡、赵等人的名碑书作;国朝名人帖12卷,专刻清人墨迹,计有顾炎武、高士奇、恽寿平、王澍、梁同书等49人的书作;隐墨斋帖8卷,全刻孔继涑书作;金人铭帖2卷,刻六十七代衍圣公孔毓圻书作;黄涪州帖、米海岳帖、祝京兆帖各1卷,分刻黄庭坚、米芾、祝允明书作。

玉虹楼法帖的历史价值

历史上的丛帖以《淳化阁帖》最为著名,是中国最早编选镌刻的一部大型丛帖。其次是《三希堂法帖》,乾隆皇帝爱好字画文物,尽收天下珍秘,将晋朝大书家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远帖》收入宫廷,这三件王氏一门所书的信札墨迹,被乾隆视为稀世珍品,称为“三希帖”。乾隆皇帝将三希帖以及他收集的其他历史墨迹一并镌刻于石上,再拓下来,装裱成三十二册,统称为《三希堂法帖》。《淳化阁帖》和《三希堂法帖》均为宫廷丛帖,作为民间集成的大型丛帖来讲,《玉虹楼法帖》列民间收藏之最,法帖孤本居多,收录历史明家较全,保存资料丰富,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和研究价值。

第一,曲阜《玉虹楼法帖》作为丛帖来讲,具有其独特性。它不属于任何丛帖的翻版,而是以孔继涑、张照临摹或自书为主体,兼收历史书法名人真迹摹刻而成,自成体系,绝大多数为独作刻帖,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不可多得的历史地位和历史影响。因此,有学者将《玉虹楼法帖》与《淳化阁帖》、《三希堂法帖》并称为中国三大丛帖。

第二,《玉虹楼法帖》具有完整性。历经改朝换代、多次战乱,尽管个别出现残缺或遗失,但基本保存了它原石刻的完整。到目前已知保存完整的法帖原始石(木)刻中,玉虹楼法帖刻石应该是最全面且数量最多的原始刻帖。

第三,《玉虹楼法帖》具有整体性。在中国法帖收藏、摹刻史上,创造了民间收藏、摹刻法帖的奇迹。一般民间收藏多为法帖拓本、散存原版居多,而《玉虹楼法帖》580余帖原石摹刻,均为孔继涑个人所为,其数量之多,涵盖名家之众,为中国书法及法帖史上的伟大成就。

文字/杨义堂

图片/源于网络

原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曲阜三孔景区20181018

原文链接为:https://mp.weixin.qq.com/s/UjJ_JeEz-yI9DD_xAb7EOw

上一条:李冠云:明清时期衍圣公治下的四大祭祀性书院
下一条:马永、朱长久:孔府的戏曲活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