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检索: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图书出版>>正文
書訊 | 港台史學新書十種
2019-03-15 22:15     (阅读: )


書名:《如沐春風 余英時教授的為學與處世:余英時教授九秩壽慶文集》

作者:林載爵 主編

包裝:軟精裝

頁數:448頁

定價:NT$.580元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時間:2019-1

ISBN:9789570852639


內容簡介

余英時先生是一位休休有容、含弘光大的學者,並以身教感化所有門生。其學問、天資、創造力、努力與成就,更是一代典範。

王汎森、田浩、丘慧芬、何俊、河田悌一、林富士、周質平、陳玨、陳弱水、彭國翔、葛兆光、鄭培凱、冀小斌、謝政諭、羅志田、陶德民,十六位門生共襄盛舉,有懷舊憶往,有紀實文章,有思想整理,有學術論文,並附帶兩篇余英時的演講稿,共同呈獻《如沐春風:余英時教授的為學與處世──余英時教授九秩壽慶文集》。
  余英時先生師從國學大師錢穆和當代漢學泰斗楊聯陞。1974年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在中文與西方的漢學界以及史學領域,早已是研究傳統中國思想史的代表權威。其六十多年的學術思想論述,涵蓋了對傳統與現代中國文化各個主要面向的考索,也構成了一個具有整合性的通貫系統。
  余英時先生於中國文化傳統的天人範圍用功之餘,數十年來始終堅持著將自己學術思想上的信念落實為日常生活中的具體行動。所以誠如本書作者之一丘慧芬教授所言:「余先生令人敬重感佩的就不僅僅是一般意義上的學術研究貢獻,而是因為他的論說與行動,已經和中國傳統文化價值在現代的存續發展,形成了一個獨特且密不可分的關係。」
  為慶祝余英時先生的九秩華誕,其門生故舊各自書寫與余先生互動的種種,文章的內容以余先生的教學與治學為主,間及處世、做人的態度。相信讀者可以透過本書的各篇文章,對余先生的為學與處世有更真切的瞭解。同時藉著這本書的出版,對余先生在學術與思想上的成就,以及做人與行事上的風格,表示最深的敬意。


作者簡介

王汎森,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中央研究院院士。


田 浩(Hoyt Tillman),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國際語言文化學院教授、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

丘慧芬,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亞洲學系副教授。

何 俊,上海復旦大學哲學學院特聘教授。

河田悌一,日本關西大學前校長,大學資產共同運用機構理事長。

林富士,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召集人。

周質平,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系教授。

陳 玨,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陳弱水,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彭國翔,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

葛兆光,上海復旦大學資深特聘教授。

鄭培凱,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諮詢委員會主席,集古學社社長。

冀小斌,獨立學者,時在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兼課。

謝政諭,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曾任東吳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

羅志田,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四川大學文科傑出教授,曾任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陶德民,日本關西大學教授。


目錄

林載爵 出版說明


王汎森 偶思往事立殘陽……當時只道是尋常──向余英時老師問學的日子
田浩著;陳曦、徐波譯 余英時老師與我的宋代思想史研究──兼論宋代思想史研究的若干新思考
丘慧芬 承負、詮釋與光大中國知識人傳統的余英時
何 俊 溫潤而見筋骨
河田悌一 回顧在耶魯和普林斯頓師從余老師的日子
附錄一 我走過的路 余英時
附錄二 中日文化交涉史的初步觀察 余英時
林富士 普林斯頓的陽光──敬賀余英時老師九十大壽
周質平 自由主義的薪傳──從胡適到余英時
陳 玨 余英時先生的「歷史世界」──《余英時回憶錄》讀後
陳弱水 有關余英時老師的回憶
彭國翔 攬才禮士憑身教,浮海招魂以人文──余英時先生九十壽慶志感
葛兆光 幾回林下話滄桑──我們認識的余英時先生
鄭培凱 英時我師九秩嵩壽別序
冀小斌 有教無類的老師
謝政諭 余英時先生論學的築基功夫、方法與視野芻議
羅志田 追隨余師英時讀書的日子
陶德民 余師的新世紀扶桑演講之旅──甲申丁亥兩度金秋的圖像記憶


書名:《鑑往知來:中國與全球歷史變遷的模式與社會理論》

作者:王國斌

譯者:李立凡

包裝:平裝

頁數:224頁

定價:NT$.350元

出版社:國立交通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9-1

ISBN:9789578614253


內容簡介

本書觀察中國國家與宗教關係、政治與經濟關係(即財政措施)、國家與工業化關係,探討如何將中國史整合進全球史,掌握到貫通多元地區而形成今日複雜世界的全球連結,以此取代侷限化的歐洲在全球歷史變遷分析中的地位;並透過連結討論「一帶一路」倡議與全球環境議題,觀察歷史中的行動者之能動性及其運用,是如何有意識或無意識地結合多方來源的各種觀念和靈感、構想出他們政治與經濟行動的藍圖。

本書名為「鑑往知來」乃緣於,各種既多元又共享的複雜歷史,其傳承的結果構成了我們今日所處的世界,本書試圖指出一些方法途徑,有益於我們未來面對地緣政治、全球經濟及地球環境上的種種挑戰。


作者簡介

王國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歷史系傑出教授,2004-2016年間擔任該校亞洲研究所創所所長。著述、合著及編著俱豐,包括《轉變的中國:歷史變遷及歐洲經驗的侷限》(China Transformed:Historical Change and the Limits of European Experience,1997)以及與羅森塔爾(Jean-LaurentRosenthal)合著之《分流前後:從政治經濟視角解析中國和歐洲的變遷》(Before and Beyond Divergence:The Politics of Economic Change in China and Europe,2011);另有約百篇期刊論文和專書章節出版。作品曾以英、中、日、法、德等多國語言,發表於北美、東亞與歐洲各地。曾於英國倫敦政經學院、法國高等社會科學院、法蘭西學院、中國復旦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台灣中央研究院及日本京都大學等機構客座訪學。自2009年起,任復旦大學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特聘客座教授。目前為巴黎經濟學院科學委員會及日本綜合地球環境學研究所研究計畫評估委員會之委員。


目錄


序一∣認真比較中西「善治觀」:王國斌先生對「通古今之變」的現代詮釋/邱澎生
序二∣理論的迷思:重新評估近代中國的變遷模式/巫仁恕

第一章∣藉歐洲以外世界各地區之歷史面對全球狀況的複雜與多元
第二章∣國家與宗教
第三章∣財政關係
第四章∣中國、歐洲與世界的工業化
第五章∣將中國歷史整合進全球史
第六章∣人的能動性:利益與信念之表達如何構成我們的政治、經濟及文化
第七章∣界定可行,追求可欲

參考書目
附錄∣「王國斌專題:明清中國與全球史的連結」編案/李卓穎
附錄∣回應一/朱元鴻
附錄∣回應二/鐘月岑
附錄∣回應三/何漢威
附錄∣回應四/和文凱
附錄∣回應五/黃克武
附錄∣王國斌回應/王國斌著,李立凡譯
譯者後記/李立凡


書名:《中朝疆界與民族:以十四世紀中葉至十五世紀末為中心》

作者:刁書仁

包裝:平裝

頁數:340頁

定價:NT$.520元

出版社:秀威資訊

出版時間:2019-1

ISBN:9789863265085


內容簡介

元末至明正統年間,大明王朝與高麗、李朝激烈競逐,高麗、李朝極力北拓疆土,大明步步退縮,變遷的國界,在這一百五十年內遂告定型!

本書以十四世紀中葉至十五世紀末,這一百五十年間中朝疆界的變遷作為研究對象,將中朝疆界的變遷與居住在中朝疆界地區的民族結合起來進行研究,從而闡明鴨綠江、圖們江為當代中朝邊界形成的歷史過程。

本書認為,這一百五十年間是中朝疆界發生重大變化時期,高麗、李朝乘元末國勢衰頹,政局混亂,以及元明交替,元朝勢力敗退,明朝勢力尚未到達中朝國境地帶之機,迅速向北拓展疆土。中朝東段邊界,由元中期以前的遼金舊疆,即兩國以龍興江(今朝鮮龍興江)以北的定州、長平至都連浦(今朝鮮連浦里一帶)一線為界,逐步地將其東北界向圖們江方向推進;中朝西段邊界,由鴨綠江下游入海口的保州(今朝鮮新義州)以西以鴨綠江為界,逐步地向鴨綠江中上游擴展。這期間中朝邊界是明朝一方步步退縮,高麗、李朝一方大力向北拓展,到宣德、正統年間,推進到鴨綠江至圖們江一線,從而基本形成了當代的中朝邊界。


作者簡介

刁書仁,1954年10月生,吉林懷德人。東北師範大學畢業,獲歷史學本科、碩士學位,於吉林大學獲歷史學博士學位。現任東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明清史、東北區域史、中朝關係史研究。代表性著作有《東北旗地研究》、《近三百年東北土地開發史》、《明清中朝日關係史研究》、《明清東北亞史論》等,發表論文近百篇。


目錄


序言

CHAPTER 1 元朝中葉以前中朝疆界的歷史變遷
 一、先秦至唐朝的中朝疆界
 二、遼、宋、金時期的中朝疆界
 三、大蒙古國後期至元中期中朝疆界的變化

CHAPTER 2 洪武時期朝鮮半島女真族的歸屬與中朝疆界之爭
 一、元末明初居住朝鮮半島的女真族
 二、元明鼎革之際遼陽行省地區的形勢
 三、高麗王朝拓占半島女真故土
 四、明朝對女真地區的經略
 五、明朝對高麗拓占疆界的防範與鐵嶺衛設置之爭

CHAPTER 3 永樂年間中朝關於半島女真歸屬之爭
 一、明朝對女真諸部的招撫及其政策
 二、明朝與李朝交涉三散十一處女真的歸屬
 三、朝鮮「公嶮鎮」的地理位置

CHAPTER 4 明初「移闌豆漫」女真遷徙圖們江流域元朝故地
 一、「移闌豆漫」女真的原居地與遷徙圖們江流域
 二、斡朵里、胡里改部女真與朝鮮的關係

CHAPTER 5 永樂初年明朝招撫圖們江流域的女真與李朝的反招撫
 一、阿哈出建州衛的設置
 二、明朝對猛哥帖木兒的招撫與李朝的反招撫
 三、毛憐衛的設置

CHAPTER 6 永樂年間李朝向圖們江流域拓展領土及女真的抵制和鬥爭
 一、李朝設置慶源府與女真攻慶源之役
 二、「豆門血案」與慶源罷鎮

CHAPTER 7 永樂年間圖們江流域女真的遷徙
 一、阿哈出建州衛與猛哥帖木兒建州衛的西遷
 二、留居阿木河的斡朵里女真
 三、建州左衛回遷阿木河及與李朝的關係

CHAPTER 8 永樂、宣德、正統時期中朝西段疆界的確立及建州衛與李朝的關係
 一、高麗、李朝向鴨綠江中上游拓展疆土及鴨綠江成為中朝界河
 二、建州衛移住婆豬江與閭延事件的真相
 三、李朝兩次出兵建州衛與李滿住遷徙

CHAPTER 9 宣德、正統時期李朝拓疆置鎮與中朝東段疆界的確立
 一、猛哥帖木兒為明朝招撫叛軍及其遇難
 二、李朝拓疆置鎮與中朝疆界北移
 三、凡察、董山的西遷

CHAPTER 10 景泰天順時期留居圖們江上游以南的女真與李朝的關係
 一、留居圖們江上游以南的女真部落
 二、李朝對女真的政策
 三、毛憐衛浪卜兒罕遇難
 四、李朝北征兀良哈女真

CHAPTER 11 成化時期女真與明朝、李朝的關係
 一、明朝對女真朝貢的限制
 二、毛憐衛女真掠奪遼東與建州左衛首領董山遇難
 三、成化年間明朝與李朝兩次征建州女真

CHAPTER 12 嫌真兀狄哈女真與明朝、李朝的關係
 一、嫌真兀狄哈女真與斡朵里、兀良哈女真的關係
 二、嫌真兀狄哈女真與明朝及李朝的關係
 三、李朝北征尼麻車兀狄哈女真

CHAPTER 13 中朝邊境地區的貿易
 一、女真「進獻」土物與朝鮮的「回賜」
 二、女真與朝鮮的邊境互市貿易

結語
參考文獻


書名:破譯邊疆.破解帝國:印度問題與清代中國地緣政治的轉型》

作者:馬世嘉(Matthew W. Mosca)

譯者:羅盛吉

包裝:平裝

頁數:512頁

定價:NT$.680元

出版社:台灣商務印書館

出版時間:2019-2

ISBN:9789570531862


內容簡介

馬世嘉在書中運用美國哈佛燕京圖書館、大英圖書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國家圖書館、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圖書館、國立故宮博物院、日本東洋文庫等處的眾多檔案與圖書,並爬梳中、英、滿、日、法、德、藏、蒙、波斯等多種語言的史料,以印度為核心,條理清晰地重現清廷對外政策的世界觀。本書修正了歷來對清代與英屬印度強權之間的理解,並分析邊疆政策與對外政策在一個多民族帝國中的緊張關係,為關注亞洲的研究者與讀者提供了寶貴的思想養分。


作者簡介

馬世嘉(Matthew W. Mosca),美國哈佛大學歷史與東亞語言博士,師承孔飛力(Philip A. Kuhn)、歐立德(Mark C. Elliott)與濮德培(Peter C. Perdue)。曾於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與香港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現任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研究領域包括中國與內陸亞洲史,尤其關注大清帝國的對外關係以及清代地理與史學思想史。


目錄


導讀 清朝的情報蒐集與邊疆政策的轉型/蔡偉傑
中文版序
致謝
翻譯說明

導論
‧重新思考清朝對外關係
‧重構清朝地緣政治的世界觀
‧本書的計畫
‧關於「印度」的說明

第一部分 | 清帝國的世界視野

第一章    許許多多的印度:清朝地理學常規中的印度,一六四四─一七五五
‧清初中國的外國地理學常規
‧清初印度觀,一六四四─一七五五

第二部分 | 鍛造一個多民族帝國:邊疆政策的頂點

第二章    征服新疆與「欣都斯坦」的出現,一七五六─一七九○
‧乾隆宮廷學術成果的元素
‧「欣都斯坦」及其戰略重要性,一七五八─一七六四
‧乾隆朝對綜合印度知識之企圖
‧小結

第三章    圖繪印度:製圖學脈絡下的地理不可知論
‧康雍時期之宮廷測繪
‧乾隆朝宮廷測繪地圖之創生
‧宮廷測繪地圖上印度之複合圖像
‧宮廷測繪與耶穌會士地圖之證據地位
‧小結

第四章    發現「披楞」:從西藏看英屬印度,一七九○─一八○○
‧一七九○年之前清朝對喜馬拉雅山以外區域的認識
‧英清接觸的第一步:廓爾喀戰爭
‧廓爾喀戰爭對馬戛爾尼使團的影響
‧馬戛爾尼使團的餘波
‧戰略、地理學與資訊流傳
‧小結:乾隆朝的結尾到底是成功還是失敗?

第三部分 | 轉變的時期,一八○○─一八三八

第五章    十九世紀初英屬印度與清朝的戰略思想
‧從中國沿海看英屬印度
‧在西藏邊疆的英國人
‧木爾克喇夫在新疆邊疆之遠行
‧比較視角中邊疆政策的邏輯

第六章    在中國沿海發現英屬印度,一八○○─一八三八
‧對海疆印度作私家研究之興
‧阮元與《廣東通志》企畫
‧地理不可知論的敵人
‧英屬印度步入清朝地理學書寫中
‧小結

第四部分 | 對外政策及其局限

第七章    鴉片戰爭與英帝國,一八三九─一八四二
‧    林則徐對英屬印度之理解的演變
‧    帝國、財務、種族以及清朝戰略
‧    內亞鴉片戰爭
‧    小結

第八章    對外政策的浮現:魏源與清朝戰略思想對印度的再詮釋,一八四二─一八六○
‧鴉片戰爭後私家地理學對英屬印度的追蹤
‧鴉片戰爭後地圖學在地理學研究中的角色
‧作為戰略工具的地理學知識:魏源對外政策的發展
‧邊疆政策、對外政策與清帝國,一八四二─一八六○
‧透視魏源

結語
邊疆政策與對外政策之間

譯後記
     
附錄
  別名一覽
  人名拉丁字母對照
  地名、事項對照
  參考書目
  索引


書名:《百合與玫瑰:中古至近代早期英法王權的發展》

作者:林美香 主編

包裝:平裝

頁數:376頁

定價:NT$.530元

出版社: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出版時間:2019-2

ISBN:9789863503330


內容簡介

百合與玫瑰的討論,可凸顯英、法王權研究中三個面向:第一,英、法王室在花卉圖像上彼此的借用,反映了兩國綿密而複雜的政治關係;第二,兩國王室透過百合或玫瑰紋章,彰顯王權的神聖性與合法性;第三,作為兩國王室的統治符號,百合與玫瑰在圖像或語言上的表現都隨之政治化,其運用亦充滿政治意涵。

本書收錄六篇論文,時代從中古早期延續到十七世紀,從封建王權的出現,至絕對王權或君主立憲體制建立的時代。各篇作者皆承繼西方學術界近年來對政治文化史以及「語言轉向」、「文化轉向」的重視,從社會關係、權力網絡、宗教禮儀、城市慶典、政治思想與語言等角度,重新探索並挖掘王權的豐富面向,進而得出具原創性的論點。


作者簡介

李若庸,英國愛丁堡大學經濟社會史博士,國立臺北大學歷史學系教授,曾任臺北大學歷史系系主任。專長為英格蘭近古史與歐洲宗教改革,已發表多篇學術論文,如〈英格蘭宗教改革後的服從論述〉(2005)、〈忠君或虔信?知識菁英與亨利八世的對抗及妥協〉(2010)、〈亨利八世佈道管控與輿論偵防〉(2017)等。


林美香,英國愛丁堡大學歷史學博士,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專長為十六、十七世紀歐洲史、英格蘭史、女性統治及服飾文化史。著有專書《女人可以治國嗎?十六世紀不列顛女性統治之辯》(2007)、《「身體的身體」——歐洲近代早期服飾觀念史》(2017)及多篇相關論文。

秦曼儀,法國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歷史學博士,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專長為近代早期歐洲社會文化史、法國書籍與書寫文化史、西方婦女史、當代歐美史學史與法國年鑑史學理論與方法。已發表論文包括〈書籍史方法論的反省與實踐—馬爾坦和夏提埃對於書籍、閱讀及書寫文化史的研究〉(2008)、〈女性友誼通信小說的出版與閱讀:法國十八世紀女作家與讀者—友人的感性分享〉(2009)、〈絕對王權下貴族的書寫與出版—拉侯什傅科公爵的《道德箴言錄》與巴黎菁英讀者〉(2015)等。

陳秀鳳,法國巴黎索爾邦—萬神殿大學(巴黎第一大學)歷史學博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曾任臺師大歷史系主任。專長為中世紀到近代初期法蘭西王權、中古晚期法蘭西儀式慶典、法國中古史、西洋中古史與五至十六世紀法蘭西王權史。已發表多篇學術論文,如〈法國社會對查理六世瘋狂病的反應及其引發的政治危機〉(2011)、〈十四至十五世紀法蘭西國王進城典禮〉(2014)、〈「王權劇場」——1498年法蘭西王家喪禮儀式〉(2017)等。

劉慧,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歷史學博士,國立東華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專長為十三世紀英格蘭政治、外交及社會史與十一到十三世紀不列顛群島及法蘭西史。已發表論文包括〈十三世紀中期的英國王權——1259-1260英王滯留法國的經過為例〉(2005)、〈土地與叛亂——十三世紀中期英格蘭貴族改革運動的一個面向〉(2011)等。

推薦序及跋作者簡介

楊肅献,英國愛丁堡大學歷史學博士,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兼系主任。專長為英國近代史、歐洲近代史、啟蒙運動史與法國大革命史。著有〈英格蘭有啟蒙運動嗎?—歷史家論十八世紀的英國與啟蒙思想〉(1998)、〈柏克思想與英格蘭啟蒙運動〉(2008)與〈從人文主義史學到哲學的歷史—吉朋歷史書寫的近世歐洲史學脈絡〉(2017)等數十篇論文。

陳弱水,美國耶魯大學歷史學博士,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特聘教授,現亦為臺大講座教授,曾任臺大文學院院長。專長為中國中古史、中國思想史與比較思想史。曾出版專書Liu Tsung-yüan and Intellectual Change in T’ang China, 773-819(1992)、《公共意識與中國文化》(2005)、《唐代的婦女文化與家庭生活》(2007)與《唐代文士與中國思想的轉型(增訂本)》(2016);論文則有〈唐代長安的宦官社群—特論其與軍人的關係〉(2009)、〈漢晉之際的名士思潮與玄學突破〉(2012)、〈中晚唐文人與經學〉(2013)等數十篇。


目錄


推薦序 臺灣世界史研究的意義與使命/楊肅献
謝 辭
作者簡介

導 言 王權的花園/林美香
第一章 王權神聖化:法蘭克國王的祝聖典禮/陳秀鳳
第二章 王權世俗化:中世紀晚期法學思想與法蘭西王權/陳秀鳳
第三章 十三世紀中期的英格蘭王權:亨利三世時期的君主與貴族/劉慧
第四章 編造王權:亨利八世政府對君王典故的新歷史解釋/李若庸
第五章 女人的王權:十六世紀英格蘭女性統治的建立/林美香
第六章 絕對王權下的宮廷與貴族:拉侯什傅科公爵的《道德箴言錄》與其讀者/秦曼儀

跋 從東亞歷史經驗看英、法王權/陳弱水
中古法蘭西與英格蘭地圖
法蘭西與英格蘭王朝世系表/曾幸麒
索 引


書名:《明治天皇:睦仁和他的時代1852~1912》(2冊)

作者:唐納德.基恩(Donald Keene)

譯者:曾小楚、伍秋玉

包裝:平裝

頁數:1168頁

定價:NT$.1600元

出版社:遠足文化

出版時間:2019-2

ISBN:9789578630895


內容簡介

書中以明治的父親孝明天皇的治世為開端,詳述日本何以從鎖國步向開國,在明治登基後迎來維新西化、鞏固政權與確立近代化國家地位的過程,以及他在位期間對於國內外事務做出的種種重大決策。與此同時,我們可以看到明治是如何度過童年,面對內憂外患的心境變化,還有他與身邊諸多活躍功臣、外國人士甚至是親子之間的互動,進而揭開其心路歷程與史實之間互為因果的緊密連結。

作者唐納德.基恩集結多年潛心研究的成果,網羅大量官方紀錄和日本國內外的文獻史料,在描寫天皇的個人形象與歷史重大事件之間取得巧妙的平衡,以流暢而生動的文筆完整呈現一位卓越君主的生涯與他所經歷的動盪時代,是所有想更加了解明治歷史與天皇生態的讀者不容錯過的必讀佳作。


作者簡介

唐納德.基恩(Donald Keene),一九二二年出生於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名譽教授,知名日本文學、日本學學者。畢生致力於研究日本文化,出版了近五十本與日本相關的著作。研究對象從古典跨足近代文學十分廣泛,亦曾翻譯如太宰治、三島由紀夫、安部公房等文豪的作品。著有《日本文學史》、《日本人的美意識》、《百代之過客 從日記看日本人》(以上皆為暫譯)等,先後獲頒讀賣文學獎、朝日獎、每日出版文化獎等諸多獎項,對於向西方引介日本文學與推動日本文化研究做出極大貢獻。二◯一一年日本大地震之後從哥倫比亞大學退休,永久遷居日本並歸化日本國籍。


目錄


【上冊】
序章
第一章 孝明天皇
第二章 祐宮出生
第三章 開國難避
第四章 下田條約
第五章 安政大獄
第六章 賜名睦仁
第七章 和宮降嫁
第八章 「征夷大將軍!」
第九章 禁門之變
第十章 家茂去世
第十一章 孝明駕崩
第十二章 美子皇后
第十三章 末代將軍
第十四章 將軍遁逃
第十五章 接見公使
第十六章 五條御誓文
第十七章 親王叛亂
第十八章 東都江戶
第十九章 剛、毅、木、訥,近仁
第二十章 英國公爵來訪
第二十一章 帝師元田永孚
第二十二章 廢藩置縣
第二十三章 初次巡幸
第二十四章 「征韓」論爭
第二十五章 江藤新平之死
第二十六章 早蕨之典侍
第二十七章 士族反亂
第二十八章 功臣?叛臣?
第二十九章 大久保利通遇襲
第三十章 併吞琉球
第三十一章 格蘭特到訪
第三十二章 教育改革
第三十三章 籌備憲法
第三十四章 卡拉卡瓦訪日
章節附注

【下冊】
第三十五章 自由民權
第三十六章 濟物浦條約
第三十七章 岩倉逝世
第三十八章 江戶的舞會
第三十九章 皇太子嘉仁
第四十章 帝國憲法
第四十一章 修學習業
第四十二章 大津事件
第四十三章 條約改正
第四十四章 對清宣戰
第四十五章 旅順大屠殺
第四十六章 馬關條約
第四十七章 乙未事變
第四十八章 英照皇太后
第四十九章 藩閥終焉
第五十章 義和團之亂
第五十一章 英日同盟
第五十二章 禍機暗藏
第五十三章 戰前交涉
第五十四章 「發現敵艦」
第五十五章 日俄談判
第五十六章 高宗抵抗
第五十七章 慶子去世
第五十八章 伊藤遇刺
第五十九章 併吞韓國
第六十章 「大逆」陰謀
第六十一章 天皇駕崩
第六十二章 乃木殉死
終章 雪落,而明治漸遠
章節附注


書名:《Inside the World of the Eunuch:A Social History of the Emperor’s Servants in Qing China》

作者:Melissa S. Dale

包裝:精裝

頁數:236頁

定價:HK$425元

出版社:香港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9-2

ISBN:9789888455751


內容簡介

The history of Qing palace eunuchs is defined by a tension between the role eunuchs were meant to play and the life they intended to live. This study tells the story of how a complicated and much-maligned group of people struggled to insert a degree of agency into their lives. Rulers of the Qing dynasty were determined to ensure the eunuchs’ subservience and to limit their influence by imposing a management style based upon strict rules, corporal punishment, and collective responsibility. Few eunuchs wielded significant political power or lived in a lavish style during the Qing dynasty. Emasculation and employment in the palace placed eunuchs at the center of the empire, yet also subjected them to servile status and marginalization by society.

Seeking more control over their lives, eunuchs serving the Qing repeatedly tested the boundaries of subservience to the emperor and the imperial court. This portrait of eunuch society reveals that Qing palace eunuchs operated within two parallel realms, one revolving around the emperor and the court by day and another among the eunuchs themselves by night where they recreated the social bonds—through drinking, gambling, and opium smoking—denied them by their palace service. Far from being the ideal servants, eunuchs proved to be a constant source of anxiety and labor challenges for the Qing court. For a long time eunuchs have simply been cast as villains in Chinese history. Inside the World of the Eunuch goes beyond this misleadingly one-dimensional depiction to show how eunuchs actually lived during the Qing dynasty.


作者簡介

Melissa S. Dale is executive director and assistant professor at the Center for Asia Pacific Studies at the University of San Francisco, where she researches eunuchs, late imperial court life, gender studies, and medical history.




目錄


書名:《居酒屋的誕生:日本江戶的酒食文化》

作者:[日]飯野亮一

譯者:陳令嫻

包裝:平裝

頁數:308頁

定價:NT$.380元

出版社:台灣商務印書館

出版時間:2019-3

ISBN:9789570531985


內容簡介

三百年前的東京,居酒屋如何誕生?如何蛻變?當時的居酒屋與現在有著什麼樣的牽連?本書從史料中爬梳江戶時代居酒屋的發展過程,探索居酒屋的源頭,深入歷史,在浮世繪、川柳、俳諧、狂歌、和歌的足跡中,藉由視覺與聽覺呈現發展的過程,一探十八世紀的日本江戶風情。並進而發現,日本在各種面向的文化歷史進展,竟全都濃縮在居酒屋的一酒一食當中。


作者簡介

飯野亮一,早稻田大學第二文學部畢業、明治大學文學部史學地理學科畢業,飲食文化史研究專家,著有《壽司、天婦羅、蕎麥麵、鰻魚飯:江戶四大美食的誕生》。


目錄

前言

序 江戶居酒屋生意興隆
一、廣重筆下的居酒屋/二、居酒屋多達一八○八家

壹 居酒屋緣起於酒屋
一、酒屋早早便出現/二、居酒的起源/三、豐島屋以獨特的手法成功/四、酒屋數量增加至二千家

貳 居酒屋的誕生
一、居酒屋出現/二、居酒屋與酒屋分家

參 煮賣茶屋與居酒屋
一、明曆大火與煮買茶屋/二、發布煮賣茶屋夜間禁止營業令/三、煮賣茶屋甚至改變了法令/四、男性都市江戶與煮賣茶屋/五、煮賣茶屋大多轉行經營居酒屋

肆 江戶人喝的酒
一、江戶人喝的是「下行酒」/二、酒類海運/三、酒類品牌世代交替/四、下行酒的附加價值/五、元祿時代的批發酒商街/六、新川的批發酒商門庭若市

伍 釀酒法令規範與法令放寬
一、江戶幕府的釀酒規範/二、推波助瀾的「任意釀酒令」

陸 關東的「當地酒」
一、江戶當地釀造的酒類/二、嘗試釀造「官方關東高級酒」

柒 醉漢天堂——江戶
一、江戶街頭充滿醉漢/二、將軍綱吉發布禁止酗酒令/三、幕府取締醉漢/四、江戶的酒醉排行榜

捌 居酒屋與繩簾
一、不掛繩簾的居酒屋/二、第一間掛繩簾的居酒屋/三、繩簾成為居酒屋的標誌

玖 居酒屋多樣化
一、中汲和一寸一盃的店/二、芋酒屋/三、立場居酒/四、三分亭

拾 出現火鍋店
一、鍋燒到小鍋立/二、小鍋立流行/三、禽肉鍋店登場/四、出現野味火鍋店

拾壹 居酒屋的營業時間
一、從一早開始營業的居酒屋/二、營業通宵的居酒屋

拾貳 居酒屋的客人
一、貨郎和日領工/二、轎夫/三、車夫/四、武家奉公人/五、低階武士

拾參 居酒屋提供的酒類
一、酒類跟下酒菜的點法/二、點酒時要說價錢與份量/三、點酒的單位是二合半/四、酒類因為通貨膨脹而漲價/五、酒屋零售價喝得到的酒/六、酒友都是一起分攤酒錢

拾肆 居酒屋的喝酒場景
一、喝溫酒/二、居酒屋重視溫酒/三、居酒屋客人的喝酒姿勢/四、豬口普及/五、豬口飛觴/六、溫酒從銚釐到燗德利

拾伍 居酒屋的菜單
一、吸物與取肴/二、河豚湯/三、鱉滷河豚/四、鮟鱇魚湯/五、蔥鮪鍋/六、鮪魚生魚片/七、湯豆腐/八、豆渣味噌湯

拾陸 克服重重困難的居酒屋
一、敲詐勒索與強行推銷/二、江戶的霸王餐/三、關於開新居酒屋的法令規範/四、克服法令規範的居酒屋

結語
參考史料與文獻一覽


書名《馬來西亞:多元共生的赤道國度》

作者:廖文輝 編著

包裝:平裝

頁數:528頁

定價:NT$.420元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時間:2019-3

ISBN:9789570852752


內容簡介

由廖文輝編著的《馬來西亞:多元共生的赤道國度》以地理為點,時間為線,延展出涵蓋社會、經濟、政治與文化的面,記錄馬來半島自史前時代至近代,文化及種族發展的深長歷史。各章看似各自獨立的故事,其實彼此牽連、內外鑲嵌。馬來民族、華族、印度族群、原住民族,印度文明、伊斯蘭文明、佛教文化及外來西方殖民文化,造就了豐富的大馬歷史;而隱藏在多元民族背後的,卻是暗暗湧動的民族衝突和矛盾。

這是一部由馬來西亞華人以中文寫成的馬來西亞史,填補近半世紀來華人社會書寫大馬史的空白,博採華文、巫文及其他外語文獻研究。揭開被覆蓋的昨日,追尋真實的過去,探問未知的未來。沿襲馬來西亞的歷史發展軌跡逐一開展,從遠古石器時代先民的原始活動,到當代馬來西亞二○○八年的國會大選,貫穿古今,兼及東西馬,詳略論述考古新發現、各分期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選題層次清晰,融集現實性和指向性,體系完整、結構縝密,論述穩健、語言樸實,綜述馬來西亞上下幾千年的歷史,並且以文化融和、政治角力、經濟動力和民族團結的視角,看待馬來西亞歷史發展的變與常。


作者簡介

廖文輝,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馬來西亞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中國廈門大學歷史學博士。現為馬來西亞新紀元大學學院中文系副教授、馬來西亞歷史研究中心主任、華僑大學華僑華人文獻資料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研究領域為東南亞史和東南亞華人。著有《許雲樵評傳》、《馬新史學80年:從南洋研究到華人研究(1930-2009)》、《華校教總及其人物(1951-2005)》、《華教歷史與人物論集》等。


目錄


編輯前言 South─南方視點的跨國人文書房 高嘉謙

推薦序一 彌補單一史觀 平實且均衡的馬來西亞通史 陳劍虹
推薦序二 我們都需要一本馬來西亞史 阿潑
台灣版序
自序

導讀 誰的馬來西亞史? 張正

總論 馬來西亞歷史文化之總體發展趨勢
概論
第一章 馬來西亞史前史
第二章 印度化時期
第三章 馬六甲王朝
第四章 柔佛王朝與葡屬馬六甲
第五章 柔佛王朝與半島的發展
第六章 英國勢力的介入
第七章 近代馬來亞雛形的出現
第八章 東馬來西亞砂拉越和北婆沙巴
第九章 戰前馬來亞的社會發展
第十章 戰前的商業與經濟活動
第十一章 從日本入侵到馬來西亞的成立與發展
第十二章 傳統馬來文化

附錄一 一九四一年以前的馬來亞通史研究
附錄二 大馬民族英雄芻議
附錄三 馬來西亞各州蘇丹任期表
注釋
參考資料


書名:《華人在他鄉:中華近現代海外移民史》

作者:[美]孔復禮

包裝:平裝

頁數:52頁

定價:NT$680元

出版社:台湾商務印書館

出版時間:2019-3

ISBN:9789570531923


內容簡介

該書以大歷史、大敘事的手筆,將中國移民走向世界的五百年歷史,融會貫通於同期世界格局發展變化的大框架中,讀來令人領悟深遠。更重要的是,孔教授在展示全球華人移民五百年歷史精彩畫卷的基礎上,有力論證了其重要觀點: 海外華人歷史是中國歷史的題中應有之意,是研究中國歷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由是,海外華人研究被提升到新的境界。

從殖民統治者到被奴役的臣民,從獨立後民族國家執掌大權的統治集團到洋溢民族主義激情的知識精英;從頤指氣使的大富豪到埋頭養家糊口的升鬥小民,“華人”與周邊“他者”之間呈現出錯綜複雜的互動關係。作為外來者,海外華人需要認識瞭解“他者”並與之共生共存;而後者同樣也時時刻刻審視著這些遠道而來的異鄉人:他們是可以和平相處、共謀發展的新朋友,還是居心叵測的異類?他們究竟是帶來新的利益和機會,還是潛在的麻煩製造者,或者簡直就是不共戴天的敵人?漫漫數百年,移民與本地人互為“他者”,彼此之間有理解有依存,但也有競爭有對抗。在本書中,孔教授再度展示了他在《叫魂》中熟練運用的社會心理剖析法,對華人移民置身其中的“他者”條分縷析。


作者簡介

孔復禮(Philip Kuhn,1933-2016),又名孔飛力,美國著名漢學家。生於英國倫敦,1964年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師從費正清(John Fairbank)和史華慈(Benjamin Schwartz),其研究領域為清代史及海外華人史。孔復禮曾為哈佛大學希根森(Francis Lee Higginson)歷史之講座教授,與東亞文明與語言系(East Asian Languages and Civilizations)之系主任。其指導之博士生有卜正民(Timothy James Brook)、杜贊奇(Prasenjit Duara)……等人。

孔復禮曾先後出版《中華帝國晚期的叛亂及其敵人:1796-1864年的軍事化與社會結構》(Rebellion and Its Enemies in Late Imperial China; Militariza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1970)、《叫魂:1768年中國妖術大恐慌》(Soulstealers: The Chinese Sorcery Scare of 1768,1990)等著作,獲國際學術界高度讚譽。1990年後,孔復禮致力於海外華人史,並歷經十年潛心研究,推出本書。


目錄

導讀──誰道他鄉異故鄉 林熙強

譯注解說
前言

第一章    海上擴張與中國移民
近代早期的中國與世界經濟
近代初期中國社會中的遷徙  
移民與帝國
移民的社會結構  
方言群生態及其原鄉  
生態棲位、通道和生計  

第二章    早期殖民帝國與華人移民群體  
海外華人社會的形成  
不同的生態環境:殖民模式  
不同的生態環境:無受殖民的王權國家
不同的生態環境:獨立的華人政體  
連接家鄉的通道  
18世紀的商業擴張:中國與英國  
帝國合作者  

第三章    帝國主義和大規模移民  
鴉片戰爭及其影響  
移民的處境
自願移民  
非自願移民  
群眾移民的管制和立法
新方向 新地點  

第四章    大移民時代的社群I──東南亞  
殖民政策演變與華人的應對  
親緣群體與文化範本  
大移民時代海外華人社會的結構變化  

第五章    大移民時代的社群II──移民社會的內部與排外
19世紀歷史上的移民社會  
華人在移民社會的生活和勞動狀況
排華運動的源起和影響  
澳洲的排華之路

第六章    革命和「民族救亡」
東亞地區的革命
反華主義:早期階段
日本入侵與華人的「民族救亡」

第七章    後殖民時期東南亞的華人社會  
日本侵略和西方殖民主義的沒落  
排華主義的根源  
排華浪潮與華人之應對  

第八章    新移民  
移民社會摒棄種族性的排華法案
中國放棄毛主義並向世界貿易開放門戶
新移民的特徵  
歐洲重置
中國移民政策的再定位  
新移民的通道  

文末註
譯後記


上一条:伊沛霞《宋徽宗》:令人耳目一新,缺点亦不可忽视
下一条:节日特辑 | 美国妇女史入门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