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检索: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图书出版>>正文
黄体润:《黄体润日记:一九三三——一九三九》(全六册)
2018-05-24 02:00     (阅读: )

黄体润日记:一九三三——一九三九(全六册)

编著者:黄体润 著

定价:¥3,600.00

ISBN:978-7-5013-6350-6

出版时间:2018-04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所属分类:民国-名人日记信札

 

珍稀日记手札文献丛刊

一句话书评

“市场上有关民国时期国民党基层人物研究的资料本身就比较少,而本书不仅是珍稀历史档案,还再现了作者在1933-1939年间的历程,从侧面反映了这一时期社会的风貌,是人物乃至群体研究、抗战史研究及区域史研究不可或缺的档案资料。。”

内容简介

《黄体润日记》本书为国家重点档案,共50卷40余万字。黄体润(1896-1996),字玉山,江苏丰县人,是民国时期国民党丰县地方党、政、军首脑人物之一。本书主要记述了1933-1939年黄体润在丰县活动的状况,内容涉及个人起居生活、亲友交往、读书笔记、随感,还包含了这一历史阶段中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及自然灾害、水利、地理气象等诸多方面的变革、事件和活动,内容详实丰富,特别是抗战、军队布防等内容为研究淮河流域抗战历史提供了大量第一手资料,是抗战背景下的全国的缩影和体现。

作者简介

黄体润(1896-1996),字玉山,江苏丰县人,是民国时期国民党丰县地方党、政、军首脑人物之一。抗战后,曾担任丰县代理县长,组织“丰县义勇常备大队”,黄任副大队长(县长兼大队长)。1943年,鲁苏豫皖第二挺进军司令部委任其为九纵少将司令。1946年6月接任萧县县长。淮海战役后,即辗转去台湾。

 

原件书影

 

本书书影

序言摘编

李林

初次接触《黄体润日记》,是二〇一四年到丰县档案局工作之初。当时办公室有一本丰县档案馆一九八五年编撰的《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黄体润日记选摘》,发现里面记载的内容之详细、重要,令人大为惊讶。于是调出日记原文,拜读之下深为叹服。日记记载了民国时期丰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从抗洪抢险的惊心动魄,到家中小儿游玩娱乐的轻松悠闲;从反抗时任县长杨良的横征暴敛,到朋友之间的交游;从家庭的收入支出,到全县百姓的负担;从孩子上学、医疗,到受灾百姓的困苦生活;从日寇入侵前的担心忧虑,到入侵后的坚定抗战;从和平时期的平安宁静,到战争中的颠沛流离;从耳闻目睹、道听途说的种种情形,到亲力亲为的详细记录……日记反映和记述了一九三三年至一九四九年丰县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水利等诸方面的重大变革、重大事件、重大活动,可谓民国时期丰县地方发展的百科全书,具有重大意义和研究价值。

丰县档案馆原来所藏黄体润日记计五十卷,为手稿,筒子页,毛笔书写。页长二十八厘米,宽十九厘米。日记开始于一九三三年即民国二十二年,当时黄体润正在主持《丰报》的创办及主编工作。他写日记在很大程度上有为《丰报》积累素材的因素,因为在日记中几次都提到摘录日记作为《丰报》内容。自此以后,每日不辍,数十年如一日,即使在抗洪抢险、战争奔忙等严酷的环境下,也坚持写作、手订整理,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第一手历史资料。

该日记被江苏省档案局评定为国家重点档案,丰县档案馆把其列为永久卷,在特藏库中保管,另行复印一套以供利用。一九八五年据其内容编撰了《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黄体润日记选摘》,后转到黄体润手中,其看后说,此数据反映的情况还是比较客观的。此外,在《丰县文史数据》等刊物中也有零星利用,但利用范围基本上仅限本县。作为如此详实、具体、生动的档案数据,让其在库房中沉睡,不为外人所知,更遑论利用,总有种“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遗憾。为充分发挥档案史料的社会价值,我们反复考虑,并商诸县志办高昌忠主任等县内有识者,将其出版,以供全社会利用。

在筹备出版的过程中,我们通过丰县台办杨恒建同志,与黄体润先生的后人黄蕴中先生、黄蕴慎女士取得了联系,征求其对日记出版的意见,了解台湾所藏日记的基本情况。经过反复沟通,发现大陆和台湾两地所存日记在时间段上互有缺失但又互有补充。海峡两岸所藏的日记合并后,不仅在档案工作中有着重大意义,而且对于对台工作中也有重大意义,于是动员其将台湾所藏日记及黄体润先生的其他档案数据一并捐赠给丰县档案馆。经过慎重考虑并充分征求家人意见后,黄体润先生长子黄蕴中先生,以八十余岁高龄,于二〇一六年与妹妹黄蕴慎女士共同护送台湾所藏日记以及其他重要档案数据,专程回到丰县老家,将其捐赠给丰县档案馆,并于二〇一七年再次护送其余日记捐赠给丰县档案馆,其挂念、支持家乡发展的游子情怀,极为感人,也充分发扬了黄体润先生一生所坚持的“服务地方”的理念。捐赠活动本身,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江苏省档案局委派欧阳旭明副局长,带技术部、管理部的专家前来指导;徐州市档案局叶荣强局长、陆江副局长亲自协调,确保了捐赠活动的顺利开展;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殷梦霞总编辑、发行部杜飞、民国文献编辑室(档案编辑室)于浩主任专程赶来丰县,见证捐赠活动。徐州电视台、《徐州日报》、搜狐网、你好台湾网、中国档案网、光明网、《中国档案报》、《档案与建设》等媒体,都进行了宣传报道。

为了把日记保存下去,黄体润先生在写过日记后,还有意请人抄写一两份,放在不同的地方。这不仅从笔迹上能分辨出来,我们也采访过曾跟随他当过卫兵的人,以及黄蕴中先生,都说他经常请别人抄写日记。台湾所藏日记,二〇一六年捐赠四十六卷,另外还有《抗剿书牍》《历次战役留稿》等四卷,黄体润履历证明文件、任职文件等;二〇一七年捐赠三十卷。这七十六卷中,内部互相为备份的重复者有二十五卷;去除重复卷,能弥补丰县档案馆原馆藏短缺者有十二卷。目前,通过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和江苏省档案馆的合作,将该日记中的前二十二卷先行整理影印出版,充分发挥其史料价值。选编的原则,以黄体润日记原稿者为先,次选抄本。

前言

黄蕴中

先父体润公于一九三三年开始,将其任职政府及家庭的事务,一一记在日记中。一九三八年五月十七日县城失守后,组织地方部队,与日军作战,在戎马倥偬中,把各次战役记载下来,唯恐原稿失散,又请人誊写两份。在各次战役中,把为国捐躯的烈士姓名,不管是军官还是士兵的姓名、牺牲的情形都详细地记下来,使这些战亡的人不致湮没无闻,也算他老人家做的善事。一九四八年底,家父乃携弟妹等远来台湾,并将其中的一份日记带到台湾。留在家乡的一份现由政府存于档案馆中,供人阅览。

多年来,大陆有识之士,就有意将此一文献正式出版,公开发行。二〇一六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和江苏省档案局合作开展民国文献整理项目。丰县档案局积极参与,争取将日记以影印方式出版印行,下一步还打算排印出版,并就出版工作商与黄氏后人。蕴中征得弟妹等的同意,决定将此文献捐赠予丰县档案局。四月八日,由蕴中及妹蕴慎将家中所藏第一批日记乘飞机运到徐州。抵达观音机场时天已傍晚,徐州市档案局陆江副局长、丰县档案局李林局长、丰县台办杨恒建先生等一行,已在机场等候多时;机场、海关、边检、安检等部门,对通关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时徐州电视台的记者现场采访,询问日记捐赠及出版的事,遂就所知一一答复,场面感人。

第二天上午十时许,抵达丰县。捐赠仪式借助于县人大常委会会议室举行,政府官员观礼的有百余人之多。其中专程从北京、南京、杭州、徐州赶赴丰县参与、见证捐赠的有江苏省档案局欧阳旭明副局长、技术部孙冀宁副主任、管理部夏雪副主任,徐州市档案局叶荣强局长、陆江副局长、法宣处刘亚青处长,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殷梦霞总编辑、发行部杜飞、民国文献编辑室(档案编辑室)于浩主任。此外,丰县政府渠慎鹏副县长、丰县政协李以林副主席亲自出席并发表讲话。丰县台办、档案局、史志办、文体局、政协文史委、人大社会事业委、华山镇、台联等单位的负责人以及文史专家代表,黄氏丰县代表黄德安、堂弟黄立生等也现场作证。双方当场签订了《档案数据捐赠协议书》,并交接了档案数据。李林局长代表丰县签字,并颁发捐赠书。会中电视台及报社记者现场采访,热烈询问,蕴中遂择其重要者向与会人员进行了介绍。江苏省档案局对这次捐赠工作高度重视,除了委派欧阳旭明副局长带队指导外,还亲手将家父任职萧县县长委任书,以及调派省府视察遗缺由李公达代理之公文件(复制)相赠。台办主任刘传涛回赠了丰县县志。

考之后人对古物的处理,不外由私人收藏作传家之宝;或由政府收藏,置于博物院中供人阅览。现在由政府出面印行于世,使静态的收藏,变而成有血有肉的“活文物”,其价值更甚于前两者。为求两岸所藏日记尽可能的完整,黄家又于二〇一七年六月,再将第二批日记送到家乡,使成完璧。

抗日战争时期,我方面对强敌英勇抵抗,寸土必争,牺牲极大,丰县也在董玉珏、黄体润、李贞干等知识分子的号召下,不到一年的时间,竟能发动五千余人起而抵抗。但因得不到中央的接济,本身又无重武器以对抗日军的大炮、汽车、坦克,在数次大规模的战役中,牺牲太多。丰县大平原中,日军的汽车、坦克横行无阻。我军除了把清朝时用的土枪土炮拿来打日军的坦克外,手榴弹、机关枪不足,就偷扒陇海铁路的路轨,烧化后改制。手榴弹的性能还好,机枪仅能连发三弹,第四弹枪管便红了。汽车、坦克跑得快,我军就把全县的大路挖成深沟,以迟延其速度而便于我军躲藏。没有地雷,就把炸弹集成束,埋在公路上,用长线拉响,这样也能炸坏其汽车多辆。子弹无法自造,军官严令士兵不打空枪,以大刀和敌人拼命,每次战役后,军官要统计子弹的消耗量上报。路沟发挥了极大的效用,不但阻挡了鬼子的汽车、坦克,还把连阴雨的潦水都引入沟中,故七八年间没有发生水旱灾,事在人为,经过了几年的战斗,终于把日军困在丰县县城、城南华山、城北常店、城西刘堤弯四个据点中。以现在军事家的眼光来看,这样的作战,犹如孩子们的骑马打仗的游戏,可是当时,却是抛头颅、洒热血的场面,游击健儿就在这种战役中,牺牲了他们的生命,换来了最后的胜利。

这本日记从大战开始,在江苏省最西北的一个小县,地小人少,还要供养五千军人的抵抗外敌,其负担之重,可想而知。而这样的作战牺牲,虽不能决定抗战全局,但却能证明中国人地无分南北,人无分男女,一律动员,拿出身家性命,和敌人对抗,把中国人不愿做亡国奴的精神发挥出来;足以证明,中国人的抗战是全国上下一致的。日记也仅能提供研究地方抗战者的一个侧面。在日记出版之时,深深地感谢多方相助。

二〇一七年十一月

 

出版说明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建社近四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各类珍稀历史文献资料的整理、影印、出版。二〇〇七年,我社更专门成立了编辑室,对民国时期的文献进行有计划、成规模、成系统的梳理,并择其精粹整理。二〇一二年,“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全面展开,“抗日战争文献史料”作为保护计划的重要部分,一直是社会和学界关注的热点。为了全方位、多角度和更加深刻地反映这段历史,我社从海内外广泛搜集图书、期刊、档案、日记等反映这一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及对外关系等方面的文献资料,并将这些数据按学术规范梳理、整合、出版,形成了“民国文献资料丛编”“民国期刊资料分类汇编”“珍稀日记手札文献丛刊”等多个系列。

《黄体润日记》即是“珍稀日记手札文献丛刊”的一种。它既是反映抗战时期国民党基层人物的重要档案,又是淮北区域史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该日记现藏于江苏省丰县档案馆,原有五十卷。起于一九三三年六月十四日,止于一九四八年底,后黄体润家人又捐献七十六卷,经比对重复卷后又得补十二卷,止于一九四九年底。黄氏日记所记内容广泛,包括日常生活、同僚交往、读书心得,更有对时局的看法及组织地方抗日活动等,全方位地再现了作者这一时段的历程。为满足学界的研究需要、推进抗日战争和区域史的深入研究,我们先期影印前二十二卷,时间起于一九三三年六月,止于一九三九年八月,其后十年的日记,待时机成熟时,我们再陆续整理披露。

此次整理出版,采取原样高精影印的方式,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历史的信息。为了让读者更多地了解黄体润生平履业以及其日记写作与传藏情况,我们请江苏省丰县档案馆及黄体润哲嗣黄蕴中先生分别撰写了介绍文字,冠于正文之前。同时,按时序逐日编制了详细的目录,置于卷首,以方便读者检索。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作者所处历史时代和自身立场、身份的局限,日记所涉内容也必然会带着相应的时代烙印,敬请读者阅读利用时加以辨识、明察。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二〇一八年四月

目录

 

第一册

一九三三年六月十四日—一九三四年十月五日

第二册

一九三四年十月六日—一九三五年八月二十八日

第三册

一九三五年八月二十九日—一九三七年三月三十一日

第四册

一九三七年四月一日—十二月三十一日

第五册

一九三八年一月一日—十月二十五日

第六册

一九三八年十月二十六日—一九三九年八月三十一日

(摘自公众号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上一条:新书推介:《国史馆现藏总统副总统档案目录》
下一条:新书推介:方秋梅教授《近代汉口市政研究(1861-1949)》出版(附导师陈锋教授序、作者后记)